在北京“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2017年金融业占北京市经济的比重达到17%,已成为北京的第一支柱产业,并有效带动优质资源更多的配置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引领北京产业的全面更新与提升。
陈吉宁表示,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进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金融对外开放。北京作为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首都金融业应当成为国家金融全面开放的前沿。未来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投资贸易、金融信贷、人才发展、生产经营等多个领域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提升。下一步将对标国际一流,尽快出台改善营商环境的三年行动计划,为金融业开放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和法治化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提升教育、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等方面的国际化服务水平,为国际金融人才在京工作、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稳、经济稳,首都稳、全国稳,保持首都金融安全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既是落实中央要求,也是首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进一步丰富首都金融业态,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努力满足首都金融业聚集发展和区域特色化发展的需要,优化首都金融业的空间布局。
2018年一季度,北京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94.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延续放缓态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9%,实现良好开局。
随着金融强监管不断加码,受政策环境影响,在行业整体承压下,虽增速延续放缓趋势,但全行业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截至一季度末,北京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1.6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5775.63亿元,下降2.60%,负债总额20.6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5424.90亿元,下降2.56%。与此同时,同业业务大幅收缩,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5463.89亿元和4306.32亿元,分别下降26.39%和13.95%。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社会融资规模37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58.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上升,直接融资有所增加。
郑莹在《北京:新型金融业态正在改变行业旧格局》文中提到,近年来,科技的发展使传统金融机构逐步发生变革,新型金融业态蓬勃发展,金融新格局逐步形成。2017年,北京市新型金融业态规范化发展,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第三方支付业务、网贷业务快速发展,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互联网业务占比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更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逐步增强。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比重不断提高。从银行业看,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猛。银行业的新型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电子银行、自建电商平台等。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不断发展,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呈稳定上升趋势。2017年,北京市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银行全部交易笔数的84%,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金额持续增长,交易金额达3.2万亿元,同比增长25.8%。从保险业看,互联网保险整体发展向好。从证券业看,互联网基金业务增长迅速。
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态势。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融物双重功能,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拉动投资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独特作用。汽车金融公司发展迅速。融资担保公司保持稳定发展。创业投资公司收入增长迅速。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加规范化。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快速增长。P2P网贷业务保持较高增速。
未来发展方向上,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支持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借助金融业扩大开放,拓宽新型金融业发展领域。在金融业加速开放的大趋势下,新型金融业态的国际化趋势也随之加速。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我国新型金融业态正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国际交流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对于北京如何建设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提出,北京市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特别是全球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北京如何通过规划指引其继续引领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更高远的站位、更切实的措施、更包容的制度。第一,定位问题。如果北京定位是建设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那就不是跟国内的深圳、杭州对标,而应放眼全球,而且要比其他城市还要高出一筹才能引领未来。北京作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跟国内其他几个准备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地方是否应该配合起来,与其他地方形成差异化定位并协同发展。第二,创新问题。规划本身也需要有包容创新的机制,特别是重大的颠覆性技术,是不是又在3-5年爆发出来。目前我们看到具有核心性、基础性的技术是ABCD技术,未来几年是不是还有一两个新技术会爆发出来? 我们需要深入琢磨,让规划具有适当宽泛的包容机制。这几年科技、金融、监管一体化、协同式的创新已形成,在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应该一体化规划、设计、实现,创新链的延展要能够闭环,创新链不能断裂。第三,制度问题。北京在探索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过程应该集结人才和相关力量,将前期已经提出的技术方案、创新概念、试点制度,做更深入更持久的探索,在金融科技领域做出“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样板与典范。
阴和俊表示,北京将紧紧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全市统筹,形成强大合力,搭建科技与金融互动平台,积极争取金融监管部门在京开展金融科技试点,齐心协力把北京打造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制度标准策源地和创新人才的首选地,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