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文章发布:尚贤达猎头 时间:2018-05-01 浏览次数:1679次

 

近年来,北京在智能机器人发展方面硕果颇丰,服务型机器人以及工业型机器人均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助推国产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制和应用跨越式发展,引领并改善人们生活方式 。像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集聚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企业约50家,涉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智能制造研发实验平台等重点产业环节,初步形成以安川、哈工大、众德迪克、仪器仪表所等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据北京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科委仍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为载体,推动北京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力争在全球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抢占核心枢纽位置,为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智能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融合起来,它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工业、农业,还将覆盖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掌握了智能机器人的终端应用,就有机会把芯片、传感器等所需核心部件的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这也是中国机器人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来定义系统、定义应用的机会。”李泽湘教授说。

机器人应用正从传统的工业领域逐渐拓展至家居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国防军事等服务机器人领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报告,未来几年内服务机器人将会实现强劲增长。根据IFR的预测,2016-2019年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将拥有比工业机器人更大的市场空间。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进入迅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

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凭借成熟产业链、人才储备、广阔市场,中国有望占据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全球领导地位。未来我国将重点突破人机协同不安全、产品创意性能优化设计、模块化/标准化体系结构设计、信息技术融合、影像定位不导航、生肌电感知融合等关键技术。

2016年产业用机器人的近三成是在中国制造的,其规模分别是排名第二、第三位的韩国和日本的2倍以上水平。报道表示,乍一看,中国机器人产业似乎在世界上非常强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产业用机器人领域,瑞士ABB、安川电机、发那科、德国库卡等世界四大产业用机器人制造商在国际上保持着较高的份额。这些企业在中国推进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土化,这对中国此前扩大供应产业用机器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有说法称中国内资企业技术水平比ABB等高端企业落后10年,但近年来,情况稍微有些变化。最具象征性的事件是,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收购库卡。美的集团宣布收购总部位于德国的产业用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相关设备企业库卡。收购后,库卡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猛增,直指中国市场头把交椅。中国内资的产业用机器人企业正逐渐发展起来,中国通往"中国制造2025"主要要素之一的产业用机器人"强国"之路逐渐具体化。美的集团还与安川电机合作,应对中国旺盛的产业用机器人的需求。

今后,随着中国市场大门向高端机器人企业开放,中国国内市场通过并购与合作等方式引入高端机器人的步伐将加快。